2020年5月/6月CBT四川青海大环线动物考察影像记录活动报告
报告人/时间:唐军 / 2020年6月16日
源于2012年6月法国自然观察爱好者Yann Muzika在青海格尔木以南的野牛沟时隔80多年之后重新发现褐头岭雀并清晰影像记录。再是公众号“鸦雀有生”作者朱磊于2016年9月推文“褐头岭雀 or 褐头朱雀“文末一句:不知道,谁会是第一个见到它的中国观鸟人呢?
从彼时起,我们就在酝酿和寻找机会前往该区域,去找寻去见证。但是碍于平日工作的安排,以及最佳的时间应该是每年6月(在7月雨季抵达之前,四驱车辆还可以尽可能接近目的地),故迟迟没能成行,直到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,几户完全闲赋在家,于是乎心中那片涟漪,越发的巨大。
心动就行动,我们决定2020年5月底在CBT团队内部来一次完全的四川-青海-四川大环线生态考察,主要目的是考察沿途哺乳动物类和鸟类的分布,终极目标是野牛沟的褐头岭雀(褐头朱雀)以及被称之为7猫王国的四川新龙县,力争留下影像视频资料。
2020年6月3日早上8点左右,我们于野牛沟成功地观察并影像记录到褐头朱雀,成为首批野外记录到该物种的中国籍自然观察爱好者。
2020年6月12日,安全返回成都,该考察全程6036公里,历时19天。
召集人:唐军:ChinaBirdTour/CBT 和 ChinaMammalTour/CMT的创始人,长期深度合作于欧美专业机构和组织,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野外观赏和影像记录保护的推动,西南山地COO。
参与者:
朱 磊:动物学硕士 生态学博士 CBT/CMT 合伙人,西南山地科学顾问;
杨小农:动物学硕士鸟类生态学方向 CBT/CMT 深度合作伙伴;
贺顺山:资深野生动物观赏从业人士 CBT/CMT青海西藏区域负责人;
钟宏英、曾宇夫妇:高科技企业家,资深的自然观察爱好者以及拍摄设备技术提升、创新和开拓者,西南山地董事;
杨晓穗:资深观鸟人士,拍摄国内鸟种1000+;
巫嘉伟:林业工程师、西南山地CEO;
何屹:自然观察爱好者,“黑喉歌鸲”野外记录国内第一人,西南山地董事;
刘智勇:爱心企业家、大自然爱好者、阿拉善SEE基金会重庆机构相关负责人;
刘雨来: 18岁,导演专业在读,刘智勇长子,此次为其成人礼之行;
林实、孙志勇、小马哥:大自然爱好者;
刘劲松:专业户外自然观察领航员。
出行工具:
一应野外观赏、影像记录所需和必备高端器材以及设备;
丰田普拉多4.0+陆巡V8+奔驰G65越野。
摘录野牛沟期间3天:
6月1日/第八天 香日德经(3100米)过格尔木抵达西大滩(4200米) 大约420公里。
今天国际儿童节,一早和家里的小朋友问候之后,我们行程全高速抵达格尔木,接上从成都直接抵达的以褐头朱雀为主要目的的朱磊和巫嘉伟,在格尔木做些食物补给,前往西大滩的食宿营地。出香日德不远,典型的黑尾地鸦生境,不时见他们在低矮植物中小跑停留在小土堆之上,甚至于还见到一只横过高速公路。抵达西大滩之前,我们专门拐进野牛沟方向25公里,也算是熟悉考场,远远见几群数量不多的野牦牛,名副其实的野牛沟。而后我们返回抵达西大滩,这里食宿条件相对艰苦,但是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。
6月2日/第九天 褐头朱雀第一次探索之旅 往返320公里
首先感谢2012年重新发现褐头朱雀的YANN,以及HANNU和DAVE在我们准备此次探索之前,提供的系列有参考价值的信息,再加上之前查阅的其他一些详尽的资料。我们信心满满,整装出发了!
早上4点,没有一个迟到,虽然个个睡眼惺忪,但是我们来了,褐头朱雀。
大约6点半,天刚蒙亮之时,我们抵达沟内岔路口处,通过分析,决定这里是我们后面探险的起点和前进方向,同时也理解,最后这30公里,将是此次考察行程中,最为艰险和情况不明的一段。事实证明,我们所得到的信息是准确的,从这里开始,将完全没有明晰可见的路,只能按照正确的方向,沿着河谷前行,时而爬上还盖着薄雪的山坡,时而踏过还冰冻着的河面和沼泽地,也时而沿着依稀可见的车辙印在平坦草地上疾驶。就这样,我们被带到了一个开阔的河谷地带,远处的前进方向貌似被一个巨大的冰雪地带把我们的路给堵死了。我们停留下来,使用单筒望远镜探路和常规扫描,突然朱磊大呼,藏棕熊藏棕熊,很远的一个黑点,正从那个巨大冰雪地带的右侧,缓步走向左侧。
我们简单观察之后,也不管前方情况是否明确,先争取靠近藏棕熊以作更为仔细的观察和力争做下影像记录。但是在我们跌跌撞撞终于靠近藏棕熊大约1公里的地方时候,藏棕熊已经慢慢消失在左边的山谷之中,它缓步跨过白色冰面的情形,从此深印脑海。
面对巨大的冰原地带,由于距离的接近,我们发现左侧山脚下,依稀是可以通过,于是我们就决定3车保持50米的距离,依次沿左侧山脚进入,以防陷车便于救援,但是有惊无险,我们都顺利缓慢的通过了这个河谷的冰原地带,心头石头落地。等等,又得屏住呼吸,心口一阵紧缩,啥?原来是那头跨过冰原的藏棕熊,还在山谷里的左侧山腰处,坐在草地上慵懒梳理毛发,难道是在等待着我们?对讲通知后面的车辆之后,我们原地停留下来,3车齐驻,在大约200米的距离,和藏棕熊共度了至少3分钟,而后它起身,看看我们,扭头继续斜上方缓步消失在山脊之后。。。
怀揣着藏棕熊,我们还得继续前进,为了终极目标:褐头朱雀。后面的路途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正确的行进路线,虽然知道目标坐标在哪里,而且沿途的碎石越来越大和尖锐,在我们抵达目的地前2公里左右,奔驰车对讲告诉我们,右后胎已经完全报废,需要换胎,让我们不用等待和援手,直奔目的地找寻朱雀。等我们2车终于抵达目的地之后,时间已经接近早上10点,匆匆按照原计划的安排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1k*2K区域分头拉网搜索,但是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,除了不时的惊喜(看见听见藏雀,高山岭雀,角百灵,红腹红尾鸲等飞起或者鸣唱)并确认后的泄气,一直不见褐头朱雀。
由于考虑到返程的时间以及返回路途的不明确,我们痛苦的决定,下撤汇合抛锚的奔驰车后返回西大滩营地。
决定是正确的,路面已经开始解冻,路变得更湿滑和泥泞,早上的涓涓细流已经上涨,我们沿着早上打出来的轨迹,花费了基本同样的时间,才得以返回主要公路。
一路上虽然也有停留下来,做些常规扫描检查,也见到更大群体的野牦牛,藏铃羊、盘羊和藏野驴,但是依然不能抚慰全体队员的沮丧心理,精心准备8年之久的计划,这个反差如此之大,而且,它就在那里。
褐头朱雀,你到底在哪里?(如上是褐头朱雀的典型生境)
返回西大滩之后,告诉老板尽最大的努力安排顿丰盛的晚餐,褐头朱雀没有,但是酒肉得管够。同时刘智勇一行五人由于车辆的状况,决定提前一天离开队伍,他拿出为庆祝看见褐头朱雀后而准备茅台酒,算是告别,也是鼓励。啤酒、白酒、红酒,在4200米海拔就着清炖羊肉、油酥花生米和凉拌黄瓜,我们决定了,明天再继续努力!!!
2020年6月3日/第十天 褐头朱雀第二次探索之旅 往返320公里。
今天是朱磊的生日,是不是注定会不一样呢?
早4点出发,一路嫉妒刘智勇一行可以继续酣睡,一路小心翼翼于凌晨的暗冰,2车7人,近6点抵达分路口,这次决定摒除一切旁骛,直奔终极目的地,哪怕是藏棕熊在100米之内给我们摆POSE也视而不见,当然也没有发生,我们成功的在7点30分左右抵达了目的区域。简单分工和划定线路后立即开工:年轻的杨小农最为强悍,拉网该区域海拔最高处,那里往往是褐头朱雀和藏雀筑巢的区域,朱磊和唐军其次,走中间地带,通常是偏高海拔的觅食区域,钟宏英扛800头和杨晓穗跟随朱磊和唐军后面,巫嘉伟携带视频设备扫描低海拔觅食区域,刘劲松作为自由人,人均间隔距离100米左右,6部手台对讲随时通报。
7点50分左右,唐军听到一声微弱的稍长音的叫声,也就一声,但是明显不同于其他已知当地可能的鸟种,回想起HANNU有告诉的褐头朱雀的大概叫声,快速判断位置之后,推测应该是在右前方30-40米左右,马上用双筒望远镜锁定区域逐寸排除,天啦,这个在草地上觅食的“高山岭雀”是褐红色的头部,就是它了,褐头朱雀!马上对讲告诉同伴,据后面反馈,完全是一连串变声的:褐头褐头褐头褐头。最后终于确定对讲的声音是从唐军处发出之后,大家迅速靠拢。也就是在伙伴们靠近观察和记录期间,唐军得以机会记录下褐头朱雀的照片和视屏。
这只雄性褐头朱雀不缓不慢的在草地上,觅食停留了大概8分钟,始终和我们保留在大约20米的安全距离,直至杨小农从高海拔区域赶到看了一眼,期间巫嘉伟扛着设备气喘吁吁的从下面通过歇息三次也及时赶到,还记录了一只雌性成鸟。最后,褐头朱雀飞跃消失在我们的右上方。你又去哪里啊?
这就是褐头朱雀,昨天还在苦苦追问你在哪里?
今天终于得知:原来你确实还在这里。
半个小时不到,搞定!!虽然个个意犹未尽,但是终极目标已经达到,返回到停车处,兴奋地分享个人心得,伴以感觉特别浓郁可口的速溶咖啡。
目标达到,那就尽早下撤,并预留更多时间在沟谷里搜索其他物种,由于没有开始解冻,路面依旧,再加上这是第三次行驶,所以较为顺利的就返回到了谷底。我们在进入“藏棕熊”谷前决定停留下来用单筒仔细检索该区域是否有其他物种,首先是发现一小群盘羊在距离山顶的不远处觅食,但是距离还不算很理想,就决定再靠近点做影像记录,800头,500头,400头,单筒接手机,GH5接大白再两倍增镜,百花齐放百家争鸣,杨小龙从单筒上移开眼睛不经意的说,这里有只赤狐,在盘羊的很下方一个洞口,露出一个脑袋,也行啊,看看吧。巫嘉伟看完说:是个猫科动物哈;猫科啊,朱磊抢过单筒,咦,是猞猁,哈哈哈哈,买一赠一,今天果然是我生日。
后确定是猞猁,它发现了我们的存在,而后从洞穴口起立转身,清晰可见健硕的身躯,耳上的簇毛和有着黑端的短尾,我们就在不停的快门声之中,目睹它不疾不徐爬上山坡消失在山顶之后,途中还多次停留回眸。同时在不远的右侧下方,还有一只狼也在观察着这群正在打量猞猁的我们。
快出谷口的时候,发现远距离雪地半山腰上,有一群大约70头左右的野牦牛,大部分侧卧在雪地上,我们就决定靠近选择一避风处吃庆祝午餐并细细观察。野牦牛群发现了我们的靠近,慢慢起身,顺着山脊,有序的移动直至和山脊线一致。
午餐后,我们决定尽快撤离这魔鬼30公里返回主路,下午可以在主路两边的一些河谷地带仔细搜索,因为有很好的生境,很是适合猞猁和兔狲。也以此来认证杨小农在早上黑暗中发现路边蹲坐的猞猁(早上我们几乎没有在这个点停留,直奔褐头朱雀去了)。应该是时间的原因,我们并没有近距离和在阳光明媚的下午时分收获猞猁和兔狲,但是今天足够了,我们完全可以早早收工,返回西大滩,迎接晚上的大餐!(最终目睹褐头朱雀的CBT七人:杨、刘、朱、巫、钟、唐、杨)